作为一名在“红色历史名城”出生的孩子来说,看红色景区、听红色故事、读红色书籍、唱红色歌曲便是我童年中最深刻的记忆了。
巍巍红军山、悠悠赤水河。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重要扩大会议。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会后,中央红军和国民党军在土城青杠坡发生激战,拉开了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取得了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正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到: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鲜红的五星红旗在红军烈士陵园迎风飘扬,爷爷带着还在读初一的我给红军烈士们敬献鲜花。爷爷一边轻轻拂去墓碑上的尘土,一边为我讲述红军烈士们的英勇事迹。众多故事中,巾帼不让须眉的女红军故事让我尤为感动。
伍若兰,1903年出生在在湖南耒阳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9年2月1日凌晨,她为保护军部首长的安全,将敌军引向自己。朱德和毛泽东等军部领导脱离了危险,而她因怀孕4个月行动不便,腿部受伤被敌军俘虏。面对敌人的威胁和引诱,她没有一丝动摇,非常坚定的说道:“共产党人从来不怕死,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荣。若要我低头,除非日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敌人见所有的威胁引诱始终没有动摇这位坚定的共产党员,竟用匕首剖开伍若兰的腹部,把刚刚成形的孩子取出来剁成了碎肉。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没有哪个母亲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而伍若兰只能眼睁睁看着刚刚成形的孩子,被敌人折磨致死。这时,丧心病狂的敌人见伍若兰依然一言不发,残忍的将她的头颅割下,悬挂在赣州城门外示众了三天三夜。
这一年,她只有26岁。
红军战士们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互相帮助、团结战斗的阶级友爱精神;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精神也激发了我内心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的深切渴盼。于是我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高三成为预备党员,大一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本科继续担任了班级班长和学院第二党支部书记,积极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合唱比赛等活动,每学期均获得了奖学金。
犹记得在准备考研的时候,每天早上五点到学校自习室,一直学习到晚上十点回宿舍,困的时候就到教室外面跑一圈,记不住法条时就一遍又一遍背诵然后自己默写出来。从2月开始准备,整整九个多月的时间,我日复一日坚持学习,累了困了,脑海里就浮现出红军们的感人事迹和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榜样。精神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共产党员对待学习也该是不怕苦不怕累的,就这样,我跨学科考入西南政法大学,并获得新生奖学金。在就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每学年均获得奖学金,还参加了学校到台湾的公派交流。学习很累,校园工作很有挑战,每当内心烦闷时我就回忆起爷爷给我讲的红军故事,再大的困难和他们当时面临的困境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也激励着我顺利通过司法考试和法检考试。
作为一名“新手妈妈”和“新手法官助理”,如今再次回忆起女红军的故事,我又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究竟是什么?让她们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死亡。我想只有心怀信仰,才能让她们慷慨赴死。头可断,腹可刨,浩然正气永长存,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以超人的勇气,将柔弱的身躯制成了剑一般的武器,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更多的孩子不再失去母亲,换来了更多的家庭得以团聚。她们割舍情感、割舍骨肉,甚至奉献生命!让我肃立起敬!同样的故事,如今我理解得更加深刻,也更明白共产党员四个字所涵盖的内容。
作为一名法官助理,我肩抗正义之剑,手执公平利器,人民群众将司法希望寄托于我们身上,我也将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我的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