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第一学期期末前,语言老师要求我们以“我的......”为题写一篇演讲稿作为期末考试内容,我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了这样一个人。
在我工作的基层法院,有一个办公室的灯光,每周至少有三个晚上会在十点以后熄灭,有时候值夜的保安都会以这个办公室的关灯与否决定公共区域的关灯时间。这个办公室的主人便是我的师傅。
十二年前,我刚刚进入法院工作,便被安排到师傅身边做书记员。彼时的她,因为先生在外地工作,儿子上寄宿中学,少了同龄人的家庭负担,于是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出于对法官事业的热爱,不惑之年的她有着超乎寻常的旺盛精力,当其他法官年均结案数不到三百的时候,她已经远远超过四百。而这背后的付出,只有与她朝夕相处的我才知道。
做师傅的书记员无疑是个“苦差事”,师傅未下班,我也不好意思先走。于是,夜深人静的办公室里,我俩一点点地分析案件细节,一次次地讨论案件处理方案,一遍遍地打磨法律文书。
师傅开庭习惯一次搞定,所以我们经历过从早上九点持续到下午五点水米未进的全天候模式,也尝试过从下午两点直至深夜的夜间模式。
师傅喜欢通过调解化解矛盾,尤其是一些家事纠纷,于是不开庭的日子里,师傅就化身“知心大姐”,办公室的电话好似情感热线。在电话里,师傅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至当事人放下芥蒂、夫妻破镜重圆。那些年,师傅通过一个个电话挽救的家庭难以计数,而这背后的代价是师傅曾经的甜美嗓音因为用嗓过度变成了如今的“铁锈嗓”。
师傅同情弱者,又嫉恶如仇,十年前一个因公致残的煤矿工人因单位老板拒不赔偿起诉到法院,一向爱打抱不平的师傅在社保局、煤管局、企业之间多方奔走、协调,最终调解兑现,让已经陷入绝境而濒临崩溃的伤者迅速拿到了赔偿款。我至今记得发放调解书那天,受伤工人抱着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十来个土鸡蛋来法院感谢师傅的场景。他小心翼翼地托着一带鸡蛋递给我,让我无论如何要交给师傅,言语间满是感激。我替师傅收下了感激之情,但拒绝了土鸡蛋!这是老百姓对一个人民法官最由衷的感谢,也是对师傅职业品行最有力的证明。
与师傅一起工作的三年真的很辛苦,但却是我工作以来收获最多、最大的三年。在这三年里,我迅速成长,学会了案件审理、与当事人对话、与同事合作这些最基本的法官职业技能。师傅既是榜样,更是力量。她就像在我心里播下了一粒种子,又用自己二十年的经验、素养、操守和良知细心灌溉,等待它生根、发芽、成才。她同时又像一面镜子,让我时时审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也时刻提醒自己,法律是冰冷的,法官却应该是有温度的,作为法官,铁面无私的外表下要保留一颗同情心、同理心,让每一个怀着期望而来的当事人都能带着满意而归。
三年后,我如愿穿上法袍,成为了一名人民法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