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院新闻 > 图片新闻
法治日报访李永利代表:打通司法公正“最后一公里”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3-15 16:34:30 打印 字号: | |

  法治日报 (吴晓锋)  

山城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而这极具特色的美丽景致也是群众参与诉讼和提升法治意识的天堑。为解决山区群众打官司路途艰辛的难题和法官现场办案、制作文书需求,经过10余年不懈努力,重庆法院车载便民法庭不断迭代更新,深受基层群众欢迎。

车载便民法庭如何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怎样延伸司法触角,打通司法公正最后一公里;又是如何开展司法审判实践的呢?带着这些疑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永利。

 

实现从你来我往

 

近年来,随着人民法庭撤并工作完成,一个法庭管辖多个乡镇的案件,这给人民法院巡回审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又要便于法院依法独立、公正、高效行使审判权。

谈到研发车载便民法庭的初衷,李永利表示,研发车载便民法庭是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也是兑现总书记有号令,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法院必担当的铮铮誓言,更是坚持党的目标导向和人民需求导向相结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为群众办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法治需求的主动作为。

车载便民法庭真正实现打通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这不是一句空话。李永利告诉记者,车载便民法庭实现了开庭方式从你来我往的重大变革,既弘扬了社会主义法治,又满足人民群众便捷司法需求。开展巡回审判和送法下乡,不仅可以解决具体纠纷问题,而且向社会输送了可以看得见的公平和正义。

此外,依托跨辖区服务理念,车载便民法庭还实现了全域立案、全域送达、远程审判等跨行政区划诉讼服务,真正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实际上,记者了解到,相比第一、二代,最新一代的车载便民法庭从研发之初就遵循大幅降低成本、减小体积以及提升和完善智慧功能的原则。如此一来,绝大部分山村小路、农村院坝、小区空地都可以让车载便民法庭随时驻足。

民之所呼我之所向

 

李永利告诉记者,为满足老百姓特别是偏远地区老百姓日益增长的诉讼需求,早在2011年,重庆法院就自主研发便携式数字巡回审判包,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此后还涌现出摩托法官”“溜索法官等先进典型,但应用场景小、法治宣传受众少。

2012年,重庆法院开始研发车载便民法庭。为回应社会需求,增强传播力,20226月推出车体小、外观美、功能强、造价低的第三代车载便民法庭

记者了解到,这种深度运用5G技术的车载便民法庭可开展法治宣传、智能诉讼、多元解纷、执行指挥、远程接访等业务,并集成原笔迹电子签名、5G网络切片、法律知识图谱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AI身份识别、在线电子质证、裁判文书智能辅助生成、现场制作打印防伪签章法律文书等功能,并支持全域立案、全域送达、智能庭审、诉调确认和当场裁判等智慧司法诉讼服务。

“‘车载便民法庭家喻户晓,主要得益于重庆法院对推进巡回司法服务一以贯之的重视和坚持。从最初的没有科技支撑的巡回审判,到使用便携式数字巡回审判包,再到车载便民法庭的建设应用,重庆法院在坚持巡回司法的传承和现代科技支撑下,探索出好传统+高科技的巡回司法服务模式,赢得群众认可。李永利表示。

 

行走的法院在身旁

 

车载便民法庭是重庆法院应对人案矛盾的创新之举。李永利认为,车载便民法庭的应用推广,有效弥补了静态法院(法庭)的不足,克服了增编建房的难题,真正实现了不增编、不建房,行走的法院在身旁,在缓解案多人少矛盾、推进诉源治理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车载便民法庭在实践中是如何履行司法审判职能定位的呢?在李永利看来,全市法院充分利用车载便民法庭快速移动的优势,把开庭审判搬到街镇、乡村、院坝,公开办理赡养纠纷、邻里纠纷、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并在案后讲解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并开展普法宣传。

据统计,2022年,全市车载便民法庭共开展巡回审判、全域立案、法治宣传3600余次,提供证据提交、案件查询、文书送达等智能诉讼服务7000余件次,现场以案释法、以宣普法、以询讲法,惠及基层群众30万人次以上。

采访最后,李永利表示,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的开局之年。重庆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科技赋能,以履职尽责推动法院工作现代化。


 
来源:法治日报
责任编辑:宣传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