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2023年12月31日第04版
重庆南岸区法院
数字生态司法实践基地投入使用
近日,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数字生态司法实践基地建成投用。
据悉,南岸区法院数字生态司法实践基地是数字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审判实际相结合的一次探索实践,基地集情景审判庭、生态宣教馆、数智联动站、科普体验室、综合会议厅等五大功能应用场景于一体,以“乡土田园+科技体验”方式,激发生态环境保护内生动力,护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
《人民法院报》2024年01月03日第04版
重庆南岸区法院
全流程网上办案实现案件类型全覆盖
近日,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召开全流程网上办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介绍改革试点工作成效经验。
据介绍,自推行全流程网上办案改革试点以来,南岸区法院积极深化“一条道路”的理念认识、聚焦“两类程序”的规范办理、突出“三个效果”的价值追求、构建“四项机制”的综合保障。2023年2月1日起将所有民商事案件纳入全流程网上办案改革试点的案件范畴,并于2023年7月1日起扩展至刑事案件、行政案件、执行案件,实现了案件类型全覆盖。同时,南岸区法院稳步推进庭审记录方式改革,着力构建以“同步录音录像为主体、智能音字转换为辅助、传统书记员记录为补充”的庭审记录模式。改革试点以来,升级改造科技法庭38个,开展数字庭审1.84万场。
《人民法院报》2024年01月01日第06版
重庆:
“小公民法律课堂”撒播法治“种子”
加强青少年普法教育,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了发挥审判职能,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教育、引导、培养“小公民”的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实现自我保护、自我成长和预防犯罪的目的,重庆法院于2016年创设“小公民法律课堂”青少年法治教育品牌,探索出“四化”教育机制,先后开展活动1500余场,受众达30余万人,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中小学生及家长的热烈欢迎。
模式化:授课形式因地制宜
说起“小公民法律课堂”的授课模式,作为第一任讲师的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干警闫帅锋很有心得。
“在重庆高院的指导下,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及其辖区法院设立‘小公民法律课堂’领导小组及志愿服务队,确定‘法院课堂’‘校园课堂’‘社区课堂’三种基本活动模式,并由荣昌区人民法院试点‘法院课堂’范本,由南岸区人民法院、九龙坡区人民法院试点‘模拟法庭’范本,由大渡口区人民法院试点‘小小陪审员’范本,由渝中区人民法院试点‘社区课堂’范本,在本辖区先行推广。”时任重庆五中院少审庭法官助理的闫帅锋被委以重任,于2017年4月26日走进谢家湾小学的千人大礼堂,讲授了“小公民法律课堂”第一课。
结合真实案例进行普法之余,闫帅锋又采用问答方式和同学们互动交流,引导小学生围绕课间嬉戏打闹导致伤害、违反校规私自外出受伤、开展体育活动意外受伤等话题进行讨论,教育引导小学生杜绝不良行为。
“闫老师讲的案例让我感触很深,没想到犯罪并不遥远,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六年级学生田彧瑶表示,学法懂法守法很重要。
相比较在“校园课堂”坐着听讲的田彧瑶,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的学生们有更为沉浸式的体验。2023年10月,一场“模拟法庭”在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的大教室开始了,身着法袍的“法官”们迅速融入角色,在南岸区法院法官以及志愿者的指导下,学生们扮演的角色入情入境,稍显稚嫩的声音配合严谨的庭审程序,高度还原了真实的庭审现场,严肃又紧张的庭审氛围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神圣。
“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自觉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很受孩子们的欢迎。”全国人大代表,重庆谢家湾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刘希娅对“小公民法律课堂”充分肯定,并提出健全发展的意见建议。
重庆五中院“行走的思政课”走进广阳岛。尚 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