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在重庆五中院辖区两级法院司法警务工作会上规划一年工作。 李 凯 摄
杨勇为年轻干警整理警服。 杨 帆 摄
杨勇登顶海拔5000余米的四姑娘山。 许锡婷 摄
杨勇(左一)和年轻法警研究预案。 姜雪梅 摄
2024年3月16日的重庆,一时天晴一时风,桃花凋落无数。如果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门口的桃花有知,一定知道有一位甚爱花草的人,那个在重庆五中院工作了29年的人,再也不会来桃树下驻足看它了。
3月16日那天,记者的微信朋友圈里,很多人在和他告别,有的人感谢他生前鼓励户外跑,有的人感谢他借出挚爱的古典音乐资源,有的人回忆起他在领奖台上的腼腆和局促……
这一天,杨勇,重庆五中院法警支队支队长,因癌症医治无效去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军旅生涯练就过硬品质
在重庆司法进程和中国新闻传播历史中,分量足以记入史册的一个案件是1999年3月的綦江虹桥垮塌案庭审。1999年1月4日,綦江虹桥突然垮塌,40名群众被夺去了生命,专家组认定这是一起人为责任事故。綦江县委原书记张开科、副书记林世元等一批渎职官员被追究刑事责任。1999年4月3日,重庆法院一审以受贿罪和玩忽职守罪判处原綦江县委副书记林世元死刑,当时中央电视台对庭审进行了“直播”。只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当时押解林世元上法庭的法警之一便是杨勇。庭审的照片,被收入了中国法院博物馆,成为中国法治进程的又一个瞬间。
1990年12月,19岁的杨勇阳光俊朗,他进入广州武警一支队,在看守所站岗执勤。三年军旅生涯,练就了杨勇的过硬军事素质和意志品质。1995年7月,杨勇经公开招考进入重庆市中级人民法院(现重庆一中院、五中院前身)。
“他热爱法警工作,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即使后来因为生病导致肠道切除12厘米,他依然在工作中保持拼搏状态!”重庆五中院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韩最贵回忆说。
刘桂华现在是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曾担任重庆五中院刑一庭庭长,他对杨勇赞誉有加:“杨勇工作特别负责,方法多,执法规范。在他的带领下,重庆五中院司法警务工作规范程度、执法和调研能力都走在了全市法院前列,他获得重庆市先进工作者、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市法院系统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实至名归!”
“主动警务”蹚出法警新路
杨勇头衔很多:重庆五中院法警支队支队长、一级高级警长、“杨勇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领头人、重庆最美新时代政法英模……但他喜欢大家叫他老杨。
16年前,刚从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侦查学专业毕业的侯凯耀踏入重庆五中院法警队大门时,还有些懵懂。
“欢迎加入法警队伍,叫我老杨就行。” 杨勇在会议室的桌上摆了瓜子花生,为新进法警开欢迎会。欢迎会气氛轻松,说到工作,杨勇的话却很严肃:“法警担负着维护审判执行秩序、保障法院机关安全的重要使命。要时刻记住,我们肩上责任很重!”
侯凯耀是当时法警队的第一批本科生。单位墙上的一张张照片,让侯凯耀知道了杨勇执行多起重大案件首犯押解任务的辉煌履历,对这些年轻人梦寐以求的机会,杨勇却是轻描淡写:“这只是法警工作的一部分。法警工作除了维护法庭秩序之外,还要多思考,打破传统思维,主动多作为。”
2017年,经过多年经验积累和摸索,杨勇成立重庆法院唯一的市级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杨勇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带领辖区两级法院优秀法警,围绕司法警察训练课程开发、教练员培养、警务技能培训、辖区警务指导、警务理论调研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理论研讨和创新。
成立当年,工作室提出“主动警务”理念,要求法警为审判执行工作提供周到、贴心、专业、可靠的警务保障,实现法警部门由被动接受安排到主动提供保障的转变,这与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法警由“被动履职”向“主动执法”转变不谋而合。
九龙坡区人民法院法警大队大队长马龙回忆说,工作室指导他们警队办理了全国第一件由法警办理的司法制裁案件,加上之后办理的案件,为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人民法院司法警察依法履行职权的规定》前讨论是否赋予法警“诉讼强制措施提请权”提供了实际案例参考。
永川区人民法院法警大队副大队长李川是重庆法院首位被市公安局聘任的实战教官、全国法院司法警察教官:“老杨是我的伯乐,当年我刚进法警队,参加考核时立定跳远跳了近3米。杨队非常高兴,把我叫去,鼓励我坚持训练,发挥特长优势,还把我吸纳进工作室接受进阶训练。”
也是在2017年,同事心里的“定海神针”不幸患癌,杨勇肠道被切除12厘米,7年来化疗了100多次,杨勇每次都是约周六去做化疗,周日在家休息,这样周一就能以“满血”状态来上班。他不太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患病,更不希望被特殊对待。
重庆五中院办公室主任苏智勇是最早一批知道杨勇生病的人,他对老杨既佩服又心疼:“工作室创立后荣誉不断的7年,也是老杨与病魔抗争的7年。我们尊重老杨的意愿,他患病的情况,在各类先进事迹申报、对外宣传中从未提及。”
杨勇工作室如今硕果累累,出台《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诫实施办法》在辖区两级法院规范推行;工作室成员联合撰写的《刑事案件远程视频庭审现状审视与完善之道》《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职权优化配置的理据与进路》荣获全国法院第三十届、三十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三等奖,是重庆法院司法警察历史上首次在人民法院最高学术平台上获得奖项;提出增加司法警察“强制措施提请权”的建议被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采纳,申请相关工作试点获批,被最高人民法院指定承办全国法院培训工作,推介重庆经验;发布辖区两级法院司法警察办理司法制裁案件白皮书(2017—2021),在重庆法院首次召开法警工作主题新闻发布会;创新协助执行工作模式,打造“编队管理、派驻使用、能分能和、履职有序”的执行司法警察队伍,为法院执行警务工作探索出一条新路……
铁骨铮铮亦充满柔情
“每次看到杨队带着法警,我心里都会特别踏实,特别安心……”
邓筱茜是重庆五中院的一名法官,她被当事人言语威胁虽已过去了快一年,但对方恶狠狠的声音她依然记得。一当事人欠钱不还,经审理后败诉,三天两头打电话到她办公室威胁她:“我可记住你了,你小心被砍!”
邓筱茜把此事向院里法官权益委员会作了汇报,杨勇立即组织法警队开会商议,随后到邓筱茜的办公室为她安装了录音电话。杨勇安慰她:“别担心,有我们在……”
当那个令人不安的电话再次响起,邓筱茜启动录音键,录下了当事人威胁的话语。拿到证据后,杨勇和同事们找到当事人,对他进行了警告,并告诉他对审判结果不满意可以通过正常途径申诉,对法官进行威胁是违法犯罪行为,从此,这个骚扰电话再也没有响起过。
邓筱茜还有一名当事人,在结案后常来找法院递交跟案子没有任何关系的材料,上面画满奇怪的符号。杨勇立即派人前去了解当事人情况,通过走访社区和派出所,发现对方精神状况有问题。于是向当地社区提醒多关心特殊人群,并在安检大厅对其进行备案,确保该人员进入法院时,会有法警专人跟随保障安全。
2020年4月的一天,法官王丽丹接到管理人紧急求助电话,其在接管债务人账簿、文书等材料过程中,被部分人员恶意阻挠,无法将相关资料运出。杨勇知道后,组织十余名法警跟着王丽丹一起赶往事发现场,协助管理人顺利接管。杨勇对王丽丹说:“有我们在,你们放心!”
不仅仅是对同事,对当事人,杨勇也是一腔赤诚。
曾有一个案子,被告人是一名年轻女性,她远在福建的父亲扬言要将法院炸为平地。杨勇通过调查其家庭背景,发现被告人父亲在矿山工作,的确有机会接触到炸药。杨勇马上与其辩护律师联系,并联系当地法院和公安机关,了解他的情况。
在充分了解情况之后,杨勇拨通了他的电话,以法警身份对他进行了严厉教育。沉默半晌后,这位父亲懊悔地说,因为担心女儿被重判,酒后冲动说出了糊涂话。他提出想给女儿打个电话。杨勇说:“抱歉,打电话暂时还不允许,但是你可以给看守所写信,或者还有一个方式……”
庭审那天,待宣判结束后,杨勇来到羁押室,为被告人捎来了几句话:“你知道吗,你爸爸一直很担心你,他想对你说几句话,让你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减刑。”
“还有一句:我们等你回家……”说这句话的时候,杨勇的声音变得轻柔。
听到杨勇带的话,女子一愣,随后失声痛哭:“谢谢叔叔,你能也帮我带句话吗,我知道错了,很想念他们,我一定好好改造,不要牵挂我……”
斯人已逝 生者如斯
2023年12月,杨勇病情恶化,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自1995年成为司法警察以来,他第一次请了“长假”。
16年前的年轻人侯凯耀,现在已经是重庆五中院法警支队副支队长,今年3月13日,侯凯耀下班后赶去医院:“想给老杨带去工作上的好消息,让他高兴一下。”和他一起的,还有法警支队一大队副队长朱家林,为支队参与一个重大专案做准备工作,“老杨一直很关心这个案子,得让他知道最新进展。”
侯凯耀把支队参加全国学术调研活动的准备工作,像闲聊家常一样说给老杨听, 病床上的老杨声音微弱,一连回应了好几个“好……”当晚,一直处于半昏迷状态的杨勇突然醒来,好像想起了什么,陪在身边的法警李凯凑过去终于听清:“跟小侯说,专案准备……再多做一份预案……”
杨勇最后一条朋友圈停留在2023年12月2日,在病重期间,他转发了一位“95后”辅警的先进事迹,言语评论之中,充满了对后辈的赞美和期许。
杨勇去世后,侯凯耀来到他的办公室,花了几小时把他的工作物品收拾出来:人民警察证、《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执法手册》,老杨撰写的《司法警察执法语言运用培训课程》资料,衣柜里的警服……只是他的主人,已经离开。侯凯耀还找到一本“党员谈话记录本”,上面写着支队党支部每一位党员的名字。每次党组织活动,老杨跟每位党员谈心后,都记满满一页纸。
4年前的7月21日,杨勇在朋友圈转发了一条关于设立1月10日“中国警察节”的消息,言辞中透着开心:“提醒我的朋友,以后这一天记得祝我节日快乐。提醒媳妇儿,以后这一天要给我准备礼物哦!” 杨勇是一个很重视仪式感的人,每年5月11日,都会写一段文字发朋友圈,纪念自己入党;还会带着支队干警去重庆大剧院听音乐会,李凯至今记得《黄河》钢琴协奏曲的铿锵余音:“杨队把他对古典音乐的爱好融入支部党建工作,让我们既陶冶了情操,又增强了党性。”
3月16日,重庆五中院微信公众号一篇关于杨勇的文章在朋友圈里被一遍遍转发。陕西省洋县人民法院一名法警留言:“杨队对我而言是一位英雄人物。他让我知道法警工作还可以这样干……”
留言不断增加,很快过百。
“老杨是个纯粹的人,悲欢喜乐都在面上,犹如一泓清泉清澈见底。老杨是个勇敢的人,面对生活的不公平从不抱怨,默默前行。100多次化疗,他从没有向我说过一声苦,每次找我,谈的都是怎么抓工作,怎么带队伍。”
“我亲密的战友,往后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我可能会回忆起那些和你理念碰撞,惺惺相惜的畅快。我怎么好意思在你不在了的时候去偷懒呢,想起你努力奔跑,我怎么好意思驻足停留呢。老杨,我会替你继续向前奔跑……”
“多想再听听您的谆谆教诲,再和您畅聊职业发展,再和您一起经历大案要案。可是您真的累了,也尽力了,该歇歇了。我们知道您还有很多想法,很多规划,我们都会一一努力去做。谢谢您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3月16日后,重庆五中院门口的桃花再也等不到这位故人,山下的嘉陵江水依旧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