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 赵梨渊
有个成语叫“纲举目张”,意思是提起渔网上的总绳,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了。比喻抓住事物的主要环节,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用来比喻抓住要领,条理分明。写文章也要讲究纲举目张。调研文章写作就好像修建大厦,纲目就是文章的骨架,内容就是文章的血肉,只有两者兼具,才能条理分明与内容充实并举。在调研文章写作中做到纲举目张,内容充实,就要立足于日常积累,勤于思悟、不断总结,方能积点滴之水,汇千仞之溪。
我现在是市五中法院督察室干部,又曾在县法院、市高法院、市政府研究室工作,领导严格要求、倾囊相授,我大胆练笔,反复磨砺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功夫,既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写作技巧,又为服务决策贡献了绵薄之力,有幸在《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获得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二等奖。我想这主要得益于三个习惯。
注重日常积累。写作固然需要技巧和套路,但最终决定调研文章高低的还是在于个人的学术积累,这决定了文章立意是否高远,观点是否经得起检验,对策是否务实管用。要注重积累的侧重和方向,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寻找工作和个人兴趣的结合点,有侧重地选取阅读素材。还要注重阅读名著、阅读原文。无论是法学专著、论文还是司法政策,传播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信息的衰减,为此读原文至关重要。当然,阅读不只是积累的唯一通道,特别是在司法实务部门,除了积累书本上的素材,还应当积累实践素材,注重观察实践,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汲取养分。
注重深度思考。问题意识固然是法院学术调研的起点和动力,但仅限于问题意识还远远不够,如果不注重深度思考,则会陷入人云亦云的境地。法院调研要在充分运用法律思维的基础上,善于结合世情、国情、院情、案情的多方面背景深入思考,结合制度背景、初衷目的和实施现状深入思考,不能局限于粗浅的现实认识和不经加工的“拿来主义”,才能摆脱平淡、脱颖而出,找出令人信服的点子和答案,实现以文辅政的初衷。
注重方法总结。好的实践需要总结提炼、内化于心才能举一反三、指导实践。比如,在学术论文选题中要瞄准具有一定理论厚度的实践问题展开,切忌脱离实际需要、脱离现实问题走向纯粹的理论化阐释。再比如,论文写作中需要创新,可以是研究对象的创新,也可以是观点的创新,还可以是研究工具、研究范式的创新,近年来把既有的理论框架创新性地运用到其他领域也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模式。